核心閱讀
●過去三四年間,我國褐煤(劣質煤的代表煤種)年進口量增長9倍以上
●是否限制劣質煤進口,涉及煤炭供給、發(fā)電成本、環(huán)保監(jiān)管等多方面,關乎能源市場機制建設,乃至全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升級。
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低熱、高灰、高硫的劣質煤進口量卻突飛猛進。過去三四年間,我國褐煤(劣質煤的代表煤種)年進口量增長9倍以上。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煤炭1.35億噸,同比下降0.9%,但進口褐煤依然同比增長17.3%。在目前的進口煤中,進口褐煤比重已經達到20%左右,個別沿海省份的口岸,褐煤甚至躍升為最主要進口煤種。
面對洶涌而來的劣質煤進口潮,有人驚呼“洋垃圾”,因為劣質煤能效低、污染大,主張嚴格限制甚至禁止進口;有人卻認為是“狼來了”,是市場配置全球資源的正?,F(xiàn)象,有助于國內煤炭市場機制的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優(yōu)化,應當鼓勵進口。
劣質煤進口為何猛增?到底該不該限制?對于以煤為主體能源的中國來說,進口煤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為何進口這么多劣質煤?
進口“零關稅”、環(huán)保監(jiān)管不嚴等因素,共同引發(fā)“進口潮”,電廠認為是正常市場現(xiàn)象
價格差是此輪煤炭“進口潮”出現(xiàn)的導火索。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疲軟,國際煤炭需求萎縮,國際煤價下跌。而中國經濟率先實現(xiàn)反彈,國內能源供應重新繃緊,煤價上漲,家門口的煤比漂洋過海的煤還貴。特別是在東南沿海,燃煤電廠重新陷入“煤荒”,即便拿到了國內的煤炭采購合同,合同的兌現(xiàn)率也不高,毀約、爽約屢見不鮮。
缺煤的國內電廠與低價進口煤一拍即合。2009年我國進口煤炭1.25億噸,比2008年增長211.9%,我國快速從煤炭凈出口國轉變?yōu)閮暨M口國。到2011年我國煤炭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
長期的進口煤“零關稅”政策,也是這股進口煤熱潮能持續(xù)至今的重要因素。前一階段國民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為緩解國內能源緊張局面,我國對煤炭進口實施“零關稅”政策。即便2013年8月30日,海關總署取消進口褐煤的“零關稅”,恢復實施3%的最惠國稅率,但我國進口褐煤絕大多數(shù)來自東盟國家,依然可以套用我國對東盟進口的“零關稅”政策。
國內環(huán)保監(jiān)管不嚴,最終觸發(fā)大量進口劣質煤涌入國內市場。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的調查顯示,進口劣質煤多被電廠當作配煤使用,雖然燃煤污染排放會增多,但燃煤成本能夠大幅降低。在剛剛過去的煤炭“黃金十年”中,國內燃煤電廠長期虧損,控成本壓力巨大。鉆環(huán)保的空子,使用劣質煤,成為燃煤電廠夾縫求生的生存方式之一。這種需求不僅廣泛存在于東南沿海,甚至連滿洲里這樣的陸路口岸也出現(xiàn)了褐煤進口。
其實,被電廠看中的不只是進口劣質煤,還有國產劣質煤。在東北市場,就有大量來自蒙東的低價褐煤充斥市場,大大擠壓了當?shù)乩吓泼浩蟮纳婵臻g。
“用不用劣質煤,是用進口劣質煤,還是用國產劣質煤,完全取決于電廠對煤價和運價的綜合比對,從這個角度講,劣質煤進口潮完全符合市場規(guī)律。”一位燃煤電廠采購負責人說。
煤企“主限”僅因利益保護?
國內煤炭供大于求、對煤炭誤讀增多、大氣污染加劇的背后,都有進口劣質煤的身影
進口劣質煤價格低廉,供應穩(wěn)定,備受東南沿海燃煤電廠青睞。但大量進口劣質煤的涌入,帶來的變化遠不只是“煤多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雖然相對于30多億噸的煤炭消費總量來說,3億多噸的進口量并不算大,但進口煤對國內煤價特別是能源緊張的東南沿海煤價有著不可忽視的利空拉動,拉低煤價。不僅如此,同等熱值下,劣質煤雜質多、運輸成本高,燃燒不完全,能效低、污染大,是名符其實的“臟能源”,為煤炭行業(yè)抹了黑。因此,多數(shù)煤炭企業(yè)主張限制甚至禁止劣質煤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