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競爭或壟斷,跟治理霧霾沒有直接聯(lián)系,不能把競爭或壟斷跟霧霾問題放在一起討論。中石油、中石化是否壟斷,都會有霧霾的產生。霧霾的治理取決于產業(yè)結構、能源結構,壟斷或不壟斷從效率上講影響不大。
另一方面,林伯強認為,壟斷有利于治理霧霾的說法不正確。壟斷需要打破,能源體制改革的步伐不能放緩。但打破壟斷并非僅僅為了治理霧霾,打破壟斷有更多的社會目標,包括提高效率等?,F(xiàn)階段經濟放緩,已經無法靠粗放型GDP的增長來擴張,今后的增長點主要來自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來自于改革,來自于打破壟斷。能源國有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在經濟快速發(fā)展階段有其短期的好處,但卻會影響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在林伯強看來,霧霾是中國發(fā)展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從貧窮走向富裕,霧霾、污染對中國來說不可避免。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但需要意識到這是發(fā)展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發(fā)達國家都走過這條路,中國不可能例外?,F(xiàn)在的問題是怎么解決。
林伯強認為,煤炭是最大的問題。除了煤炭使用量過多,還有一個問題是價格太便宜。未來重點應在于形成充分反映市場供需、環(huán)境成本和資源稀缺成本的能源價格,使能源使用者面臨恰當成本約束,這將有利于節(jié)能、提高能源效率和產業(yè)結構調整。林伯強認為,霧霾等環(huán)境污染已讓公眾切身感受到能源消費對環(huán)境的負外部性,因此,當前是能源價格改革的好時機。
林伯強稱,霧霾治理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成本問題。如果愿意付出成本,霧霾治理完全沒有問題,APEC藍就是證明。問題是我們想付出多大的成本,可以承受多大的成本。現(xiàn)在中國有經濟實力,也有訴求去解決這個問題。減少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提高油品的質量,搞好交通管理,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柴靜的片子能夠喚起大家對買單的積極性,“環(huán)保的問題不在于你叫多響,而在于買單的時候表現(xiàn)是怎樣的。”林柏強說。
要環(huán)保還是要發(fā)展經濟?林伯強認為,經濟增長跟環(huán)境保護并非對立關系,只是過程相對緩慢,“需要大家有耐心”。
就柴靜的這部紀錄片來說,林伯強認為,它本身是有意義的。對記者來說,說明真相就已足夠。從專業(yè)人士的角度來講,這部片子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但它至少喚起整個社會對問題的討論。這是這部片子的關鍵所在。